為什麼他們在疫情嚴峻下也不能戴口罩?-淺談臉部表情對手語的重要性
為什麼疫情嚴峻時,也堅持不戴口罩?
2020年初疫情爆發起,我們已逐漸習慣疫情指揮中心定時召開的直播記者會,而記者會的畫面旁總能見到一位專業的手語老師即時打出與內容相應的手語。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疫情嚴峻的時期,手語老師也沒有在鏡頭前配戴口罩,造成許多民眾質疑與擔憂的心情,還一度引發不小的爭議。
手語表達不只有手部動作
其實,對手語有一定概念的人都知道,手語不僅是依靠手部的動作與姿勢變化,還需要加上面部表情,也有一些需要用手觸碰臉部的姿勢,因此就算是在疫情期間,手語老師也無法配戴口罩,否則就無法完整的用手語傳達意思!
手語表達的基本元素分為手部動作和非手勢成分,透過兩者組合發展延伸出多樣的手語辭彙與意涵:
手部動作:包含基本手形、位置、移動、手掌面向等手勢
非手勢成分:臉部表情、眼神、蹙眉、頭部移動等因素。
藉由表情區別不同意函
即使是比出同樣的基本手型,也可能因為臉部表情或眼神的不同,而代表截然不同的語意。比如臺灣手語中「藥」和「毒」兩個手語辭彙的打法在基本手型和位置都相同,但是移動方式不同,臉部表情也有平靜與猙獰之分,造就完全不同的意思。或是在美國手語中,表達買咖啡時的「小杯」、「中杯」、「大杯」時的手部動作只有一點雙手張開幅度的差異,然而臉部表情卻是隨著小杯到大杯而越來越誇張,以清楚地做出差異。
由此可知,面部表情對手語的表達非常重要,因此在疫情期間手語老師都必須冒著不配戴口罩的風險為民眾提供即時的手語翻譯,是十分值得尊敬的的角色!
手語的地域差異性
手語其實也和其他語言的「口音」一樣,會隨著地域差異而略有不同的打法。對手語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考由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蔡素娟教授與戴浩一講座教授編纂的「台灣手語線上辭典」,目前已收錄了超過3500種手語辭項可以分類查詢,還可以直接觀看手型和打法的影片哦!
榮獲2022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樂動心旋律Coda 》講述聾啞家庭中唯一聽得見聲音的女主角,在家庭與歌唱夢想間的掙扎,帶領我們了解聾啞人士的生活,如果你也對於手語感興趣,也十分推薦這部電影給你!
2. 陳潔安(2021)。從肢體表情談手語與口語的溝通模式。檢自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6688(2021/11/10)
3. 林義宏(2021)。靜默無聲中,仍有表達意義的方法:中正戴浩一的手語語言學拓荒之路。檢自https://humanityisland.nccu.edu.tw/haoyi_tai_(2021/11/10)
4. 台灣手語線上辭典 http://140.123.46.77/T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