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朋友可以,但千萬不要跟這 5 種人旅行!旅伴慎選 4 大指標
旅遊,是感情的終極試煉場
你有和朋友一起出遊後,卻因此產生嫌隙,甚至吵架、絕交的經驗嗎?
也有很多人說,情侶出國吵不吵架可以看出感情的穩定度,因為旅途中幾乎 24 個小時都會和身邊旅伴相處,過程中有許多生活習慣、時間觀念、價值觀,還有應對緊急狀況的態度,都會在彼此面前一覽無遺。
所以才會說:「旅行是看清一個人的好機會」
好的旅伴,是讓我們在旅途中留下美好回憶的關鍵。相反地,令人頭痛的旅伴,卻會大大影響整場旅程的走向,甚至在旅行吵架,讓人玩得不盡興,結束旅程後再也不想和他聯絡!
5 種讓人頭痛的旅伴
本文將針對「旅程中讓人頭痛的旅伴」深入探討,一起往下看看「5種讓人頭痛的旅伴」有誰上榜了吧!
(1) 不説出真實想法的人
這類旅伴可能在計畫行程時不願意提出自己的喜好或需求,或是在面對問題或抉擇時老是選擇保持沉默,而不提出自己的真實需求或意見,等到事情已成定局後才開始流露出不滿、大肆抱怨,讓整體的氛圍變得沉重、尷尬,影響到所有人的心情。
(2) 當伸手牌,還覺得理所當然的人
這類旅伴在出發前規劃行程、訂票訂餐廳時不幫忙,出發後遇到突發狀況時也袖手旁觀,只顧著自己好就好。直接把其他旅伴當成導遊兼管家,還連一句感謝都沒有,把其他旅伴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旅途中的合作和互助非常重要,如果有人只是一味地享受別人的付出而不主動參與,這樣的旅伴可能會成為整個團隊的包袱,讓人下次不想再揪你出門了。
(3) 行前不做功課的人
這類旅伴在出發前總是懶得做功課,例如出國前不事先確定登機時間、行李重量,以及當地的天氣,即使其他旅伴已經把注意事項整理放在群組裡,他們多半還是懶得看。最後到了現場才發現行李超重、東西沒帶,或是帶錯衣服。這不僅會耽誤到行程,更會為其他旅伴帶來困擾,使整個旅行過程變得緊張和匆促。
(4) 在最後一刻取消約會 & 遲到的人
可能是基於對旅程的不重視,這類旅伴經常用工作太累、天氣不好、心情不佳、臨時有事等原因突然在最後一刻告知不參加行程了。或是約好時間、訂好的票,常常不能準時出發、離開,導致行程延宕。這對旅伴來說是不太尊重的行為,會讓人感覺自己像是「備胎」,而不是被你真心重視的朋友。而且因為臨時有人退出而需要更改的行程、票券、預付訂金都得由剩餘的旅伴想辦法解決,令人非常困擾。
(5) 和自己的步調差太多的人
當「急性子」旅伴遇見「慢郎中」旅伴,兩者雖然都沒有對錯,但一起旅行的長時間相處,可能會讓雙方都感到不開心。有些人喜歡事先安排好緊湊的行程,每天都從早玩到晚才甘願回飯店休息;有些人喜歡不提前安排行程,等到了當地再隨機應變,享受旅途中的不確定性。一旦這兩種人湊在一起旅行,可能會從行程安排、起床時間到交通工具的選擇都有分歧,讓旅途進展得不順利。
如何找到合拍好旅伴?4 大指標出發前必聊
有時候,對方也不是犯什麼大錯,只是彼此的旅行價值觀、步調差異太大,導致過程中不太愉快。
大家都說要慎選旅伴,但還沒出發前,到底要確認哪些事情才可以安心呢?
旅行指標 1:時間觀念與作息節奏
有些人認為說好 7 點出發就是要準時,有人覺得行程不趕可以隨意一點,或是有人無法接受太晚睡、太早起等等。
📋 出發前確認事項:
- 出門會提早多久準備?( 讓大家可以互相提醒 )
- 約時間是習慣提早到,還是差幾分鐘沒關係?
- 可以接受睡到中午再起床的行程嗎?
- 旅行中可以接受最晚幾點睡呢?或至少睡滿幾小時?
旅行指標 2:行程彈性與旅行習慣
有人喜歡完全按照計劃來,但有人更愛保持彈性,到了當下的天氣、心情再決定怎麼調整。
📋 出發前確認事項:
- 能夠接受臨時取消,不去某個景點嗎 ? 或是有哪些「不能不去」的景點嗎?
- 能夠接受暫時各玩各的、各逛各的嗎?有什麼「一定要一起做」的事情嗎?
- 重視每個景點、食物都必須拍出美照嗎?
- 比較喜歡逛景點,還是購物行程呢?
- 旅行中有工作需求嗎?會常接電話、開電腦、處理公事嗎?
- 發社群合照需要你同意嗎?可以修圖套濾鏡嗎?
- 導航說走路 20 分鐘以上,可以接受嗎?
旅行指標 3:消費習慣與金錢觀
📋 出發前確認事項:
- 預計這趟旅行的預算大概多少?
- 對住宿品質要求是什麼?可以接受青旅嗎?
- 對三餐食物的預算是?維持跟日常差不多?最多願意花多少錢吃一餐與頻率?
- 旅行中需要幫別人代購東西嗎?大概有多少東西?
- 什麼情況下能接受搭計程車呢?或希望都搭大眾運輸為主?
- 分帳方式是「去零頭」還是「 1、2 塊都分清楚」?
旅行指標 4:生活飲食習慣
📋 出發前確認事項:
- 會介意洗澡順序嗎?會希望怎麼安排?
- 睡前一定要洗澡嗎?可以接受不洗澡上床嗎?
- 會不會打呼、磨牙、說夢話?
- 睡前是否會跟伴侶、家人講電話?
- 睡覺時可以開小夜燈嗎?能不能接受別人在旁邊滑手機到半夜?
- 對辣、蔥蒜、甜鹹、異國口味的接受度?
- 可以接受分食、共吃、有沒有口水癖呢?
- 喜歡隨意找巷弄小吃,還是要 Google 確認好高評價?
- 行李打開會佔據地板?還是會收好?衣服會掛好、分類?還是亂堆?
每種旅行模式都沒錯,對好頻率再出發
除了上述的 5 種「讓人頭痛的旅伴」是很多人和朋友出遊時曾遇過的地雷。
其實也因為旅行中需要 24 小時和旅伴相處,
所以「溝通」和「同理心」都十分重要。
它不只是討論行程、花錢、準備行李而已,還需要去理解與包容彼此的差異。
✔️ 有人旅行是為了放空,有人是為了蒐集景點
✔️ 有人睡前一定要洗澡,有人累了就想倒頭睡
✔️ 有人講求效率,有人講求感覺
✔️ 有人想拍很多照片,有人想用眼睛記住風景
這些差異都沒有對錯,但如果沒有事先說明、沒有共識,
很容易在當下的一件小事中爆炸。
所以,避開雷旅伴很重要,
但說清楚自己在意什麼,考慮到對方的期待,
才是找到完美旅伴的方法!
我們無法保證每段旅程都完美無缺,但至少彼此都願意一起找到折衷辦法,
有些人適合喝咖啡聊聊天;有些人可以一起住、一起走、一起飛。